長友臺州
Zhangyou Taizhou
黃巖福利中心(長友(臺州)養老院),是公建民營性質的老年持續照料中心??偨ㄖ娣e2.8萬平方米,內設養老床位500余張,由黃巖區人民政府投資建設,委托長友養老服務集團運營管理。
長友養老深耕養老持續照料服務領域多年,始終秉持“慎于思、專于業、力于行”的企業精神,堅持“服務為王”的照護理念,勇于承擔社會責任,將先進的養老服務體系及優質的醫療資源引入到本項目中。從注重長者的居住條件、飲食條件、護理保障到注重長者的精神生活,從點滴做起,打造一個以服務長者為中心的溫馨之家。
作為公建民營項目,黃巖福利中心(長友(臺州)養老院)為長者提供的所有養老服務均接受政府及公眾的全程監督,收費項目合理透明,讓長者安心、家屬放心。??
黃巖福利中心(長友(臺州)養老院)結合長者日常需求,合理劃分功能區域。
(1)完善的醫療保障
內設醫務室,建有中醫理療、檢驗、康復等多個科室,配備專業的醫療團隊,全科醫生24小時值班,可隨時保障長者就醫需求。
(2)優質醫療資源的引進
與北京多家知名三甲醫院合作,北京老年病專家定期來臺州項目進行坐診。為有就醫需求長者提供北京多家三甲醫院特需掛號、特約門診、預約手術、預約床位、家庭醫生等服務。
(3)開通綠色就醫通道
與臺州市多家知名公立醫院合作,定點開通綠色就醫通道;同時緊鄰臺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新院,醫養服務無縫銜接。
(4)專業評估系統,建立健康檔案,制定個性化照護計劃
運用國際領先的評估系統,從軀體健康、精神健康、社會健康三個角度全面評估長者狀況,為每位長者建立健康檔案,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照護計劃,并在照護過程中實時記錄,定期更新。
(5)慢病管理與跟蹤,中醫養生,推拿保健
配備專業醫護人員,根據長者病理狀況,合理運用中、西醫結合的療法為長者調理慢病,維持身體機能,同時為長者提供用藥咨詢服務,幫助長者進行藥物儲存、分發,并在長者服藥過程中,觀察長者用藥反應。
(6)名醫義診,健康講座,預防保健
定期邀請醫療、康復、健康等領域的專家為長者開展健康知識講座,普及健康養生知識,并進行現場義診,針對性解答長者疑問,進而增強長者關愛健康的自我保護意識,提升長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。
護理服務共41大項,根據長者需求,個性化配置,覆蓋全面,無微不至。在長者身體狀況允許的前提下,盡可能鼓勵長者自理、自立、自尊地生活。
(1)一流的專業護理團隊
護理團隊的骨干人員平均擁有超20年高端養老服務經驗,部分人員具有三甲醫院及海外養老服務從業經驗。
(2)健全的管理制度
嚴格按照護理計劃進行照護,并建有嚴格自查制度、培訓制度。
(3)人員穩定
合理安排護理人員班次,不疲勞上崗,給予護理人員高于同行業的工作環境及待遇,大幅提高員工穩定性,確保長者處于穩定的護理環境中,既讓長者無陌生感,同時也有助于護理人員深入了解長者的生活習慣,掌握長者情緒變化的原因,進而更好地提供個性化照護。
項目在空間規劃、適老設計、行動動線、家具配置等方面,均體現為老的初心;引入智能化系統,針對長者日常所需配置一系列智能居家養老“生活小幫手”。
(1)智慧樓宇控制系統,可實現無死角監控、WiFi覆蓋;24小時緊急呼叫系統,使長者生活更安心。
(2)適老化設計方面,項目整體無高差地面,設置無障礙走廊、無障礙衛生間、防滑地面、光感小夜燈、醫用電梯等;所有家具進行圓角設計,室內燈光色溫維持在3500K-4000K,相當于舒適的日光。
(3)娛樂設施齊全,超市、閱覽室、書畫室、影院、舞蹈室、健身教室、多功能廳等一應俱全。
設置身體康復與記憶康復兩種康復方式,不僅配備先進的康復設備,更將多感官記憶療法重新定義并運用到記憶康復中,確保長者享受科學全面的康復服務。
(1)引進國內外先進的肢體康復、作業療法、中醫理療等康復器材,并配備多名經驗豐富的康復師和中醫理療師,制定科學的群體、個體康復計劃。
(2)運用音樂療法、認知療法、五感療法等綜合記憶康復療法,協助長者緩解抑郁、焦慮的情緒,達到心、腦、體聯動的綜合康復狀態。
每日提供三餐一點,由醫師、康復師、營養師、廚師組成的“四師”團隊為長者進行專業化營養配餐,每日提供20余種粗纖維食材搭配,確保長者七大營養元素均衡攝入。
(1)所有新鮮食材均按日配送,并由多部門聯合抽檢,最大程度保證長者餐食的優良品質。
(2)廚師團隊均來自星級酒店且具有高端養老照料項目從業經驗,可以滿足長者多樣化用餐需求。
(1)可為入住長者提供全面的心理咨詢及心理疏導,協助長者快速適應入院后的生活。
(2)定期組織長者參與活動,交流互動,協助長者建立新的社會關系,營造溫馨和睦的大家庭氛圍。
(3)可提供長者臨終期家屬心理支持。
(1)結合長者自身愛好開展多樣化娛樂活動,如手工、書法、繪畫、舞蹈、聯歡會、生日會、運動會、才藝比賽等,豐富長者的晚年生活。
(2)鼓勵長者成立自治與自愿團體,讓長者發揮余熱,互相幫助,互相支持,找回自我價值。
(3)定期邀請社會團體、組織來院慰問長者,增加長者與不同社會角色人群的交流機會,進而提升長者的社會參與感、獲得感與幸福感。